莆田第十一中学:福建省莆田市第十一中学 2024-09-13 16:32:30 0 0 莆田第十一中学创办于1956年。原为莆田埭头中心小学附中,1958年正式命名为莆田第十一中学。1975年更名为莆田县埭头第一中学。2002年2月恢复使用莆田第十一中学校名。1977至1986年这十年是莆田第十一中学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十年,78年高考赢得"莆田县高考红旗"的光荣称号,当年考生黄志先以445分荣获莆田高考状元,并被北京大学录取。莆田第十一中学地处埭头半岛的中心点,是沿海五个乡镇(埭头、东峤、平海、南日、北高)惟一的老完全中学。服务半经达20公里,人口将近五十万人。 学校在风风雨雨中走过54个春秋,经历了十年创业、十年浩劫、十年辉煌、十年徘徊和在重新崛起五个阶段,至今已培养了49届初中毕业生和34届高中毕业生共三万多人。其中有厅级干部16人,处级干部57人、教授、博士生、博士生导师共33人,更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校友经过艰苦创业而成为企业界明星。 这之间,她历尽艰辛,也铸就辉煌:经受了文化大革命的浩劫,78年夺得莆田高考红旗;抵住了职业中专的冲击,99年开始一直超额完成教育局下达的高考指标;从传统简陋的校舍发展成为功能齐全的现代化花园式校园;从农村的普通完中发展成为即将实现三级达标学校…… 1998年5月,学校搬迁到现校址,这里青山为屏,绿树掩映;这里环境优雅,交通便捷;这里文化氛围浓厚,图书馆藏书12余万册;这里信息渠道畅通,"校校通"网络链接最新中外资讯;这里现代化设备先进,电脑室、语音室、多媒体一应俱全;这里创新精神盎然,素质教育在线,是学生发挥特长的舞台,是学子全面发展的沃土;这里有一支数量可观、质量可靠、严于管理、善于教学的教职工队伍,他们是学校难以估量的财富,是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是学生成长的关键;这里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爱心的故事,校园心理咨询热线为学生解除成长途中的烦恼,学雷锋扶困助学基金帮助着每一位因贫困而面临失学的学子。 区划调整之后,莆田十一中的社会地位得以空前的提高,成为秀屿区中惟一与莆田十中具有同样光荣历史的老完全中学。更令沿海几十万人民欢欣鼓舞的是:中共秀屿区委、秀屿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已充分认识到莆田十一中达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十一中三级达标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写进秀屿区政府工作报告。王玉明区长亲自挂钩十一中,并且顺利解决了多年未能解决的设置高考考点问题。 学校领导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认定"发展才是第一要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明确在新世纪奋斗的新目标。 学校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等工作,建立校本培训制度,制定有效的教师培训计划, 目标明确,措施、制度落到实处。制定培养骨干教师和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措施、途径、方法,并选派部分骨干教师到外地进修培训和积极参加远程网络培训,并在青年教师中开展教学 "创优"活动, 每学年进行"教坛新秀"、 "名师"、"骨干教师" 和 "学科带头人"评选。目前,学校教师175人,市级骨干教师32人,区级骨干教师22人。 学校十分重视"环境育人"的功效,大力优化育人环境,改善办学条件。目前,在校学生3009人,校园面积79850㎡,校舍面积20195㎡.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教学为主、深化改革、优化管理、五育并举、和谐发展,全面提高质量"的办学指导思想,"文明、团结、勤奋、创新"的校风,"忠诚、勤劳、扎实、创优"的教风,"进取、虚心、刻苦、创造"的学风。制定近中期计划,近期计划,制定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案,治理、整顿、建设、成效明显。2004年度被评为市级文明学校;2005年被评为莆田市初中课改基地校;2006年被评为福建省高中新课程实验校本校,市网络文明单位,秀屿区"平安校园"单位;2007年被评为市初中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先进学校,市教育系统工会先进单位,市级青少年维权岗先进单位,区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区关爱留守孩子先进集体,区志愿者工作先进集体,区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2008年被省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集体,被市评为依法治校示范校、平安校园、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园林单位、绿色网室,被区评为"师德建设先进单位"; 2009年学校与莆田学院共建教育实习基地。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各种教育法律法规,既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又注重其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现在学校办学特色鲜明,是市排球训练基地学校、市优秀学生社团、市地震宏观观测站,培养一大批有特长学生。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