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沙中学南校:上海市川沙中学南校 2024-09-13 08:32:00 0 0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上海市川沙中学南校,原名铁沙学校,创建于1997年,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建校初,学校仅有4个班级,116名学生,30多个教职员工,1998年,学校成为浦东新区首批"公立转制"试点学校之一,开始了转制谋发展的道路,2000年学校拓宽办学渠道,范志毅足球俱乐部进入本校,体教联合办学体形成,2001年与川沙中学联合办学,发展成为一所12年制转制学校,2007年,学校根据上级精神,在充分考虑到学校的现状条件后,又正式转回公办学校并且回归至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2013年9月,平川路校区正式交付使用,与川环南路校区并驾齐驱,形成了南北两个校区的办学规模。 学校共拥有52个教学班,2200多名学生。 目前,学校小学部和中学部各有31名和94名专职教师,具备高级职称教师7人,一级教师59人,学校总体师资力量雄厚,充满活力。 学校设施完善,现代化办公条件好,学校平川路校区和川环南路校区占地面积分别达到27718平方米和17476平方米,建筑面积分别达到16575平方米和14432平方米,分别拥有250米和200米的环形塑胶跑道和足球场、篮球场;小学、中学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含体育馆)分别达到6.04平方米和6.65平方米。两个校区阅览室、电脑房、语音室、舞蹈房、古筝室、美术室、劳技室等专用教室一应俱全,多媒体设备进入了每一个教室和专用教室。 二、学校办学特色 在 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全体教职员工秉着艰苦创业的精神,把我校从一个生源困难的弱小学校,建设成为现在教学环境优美,教学质量一流的学校,形成了"崇德志 学,追求卓越"的办学风格,确立了"严谨、务实、和谐、进取"的校风,"厚德、敬业、博学、善导"的教风,"勤习、善思、乐群、笃行"的学风,赢得了社会 的广泛赞誉。近几年,学校竞争力逐年提升,是浦东新区德育研究、教育科学研究基地、"教师专业化发展网络化管理"推广和应用项目实验基地、浦东新区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浦东新区艺术和体育特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合格校、浦东新区新一轮法制教育示范校、行为规范教育示范校,并获上海市绿化合格单位和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称号。 1、深化课程改革,全面发展,形成校本课程特色 学校严格落实课程计划,开好、开足基础型课程,建设自主课堂,改善教学方式的同时,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和参与区本课程的试点建设。我们不但是区本课程《金融与理财》、《古诗今唱》的试点学校,而且自己学校开发开设的校本课程已达30余 门,有体育类、艺术类、生活技能类、人文素养、科技类等五大类型课程,含篮球、羽毛球、足球、中小学京剧、中小学围棋、象棋、模型、未来工程师、合唱、舞 蹈、古筝、纸艺、纸花、艺术卡片、生活小窍门、布艺、丝带绣、生活中的化学、趣味数学、金融与理财、生活小巧门、影视与文学等课程。为适应学校艺术体育特 色和校本研修的需要,学校组织编写了特色课程校本教材和衔接性校本教材,如《羽毛球》、《机器人》、《纸艺》、《中小学作文指导》、《中小学数学思想方法》、《中小学英语阅读指导》等,相关经验论文也在《浦东教育》上做了专题介绍。 校本课程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选择,满足了他们兴趣爱好,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锻炼了我校的一大批教师。在开设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课程开发的能力也得到显著提高。 2、课题引领,建立中小学校本研修联动机制,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搭建平台 学校依托市级课题"12年制学校校本研修衔接的研究",制定了《川沙中学南校校本研修制度》,统整了中小学的优势,对我校通过独特的研修文化来规范教师行为,提升教师素养,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该课题被评为上海市第十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浦东新区第六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我校获得新区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在 课题的引领下,学校综合自主管理和办学的能力有所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课题也引领了我校课改的深 入,形成了新型的,富有南校特色的研修文化,教师在研究中不断成长、成熟。目前正在进行中的区级课题《青年教师教育特色培育机制的构建与运行的研究》从理 论和实践层面探索青年教师特色发展培育的途径,为学校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