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资讯 高中化学老师(如何教好初中化学教师教学经验) 2024-08-30 19:40:02 0 0 一、有没有详细的备考高中化学教师资格证的方法2023年下初中高中笔试科三粉笔-化学我这里有您想要的,通过百度网盘免费分享给您:初中高中笔试科三粉笔(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部分,主要介绍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通过学习科三粉笔,学生可以了解化学元素、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学习化学反应的速率、平衡和能量变化等基本概念。科三粉笔还包括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通过科三粉笔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如何教好初中化学教师教学经验首页化学资讯化学教学正文浅谈如何教好初中化学lxj5858 2014-10-17 04:30:00 136在学校中,学生得到系统知识的主阵地是课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其自身的存在的一些不足越来越凸现出来,转变教育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时代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强调,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研究性、参与性、体验性和实践性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促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因此,新课标理念下的化学教学活动不应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活动模式是体现最新教学理念的关键。一、利用化学特点,从开始培养学生兴趣当学生对一门学科有了兴趣,那就有了巨大的求知动力。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初三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及时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及相关资料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等等。二、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学手段1、合理运用合作学习形式。合作学习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新课程的实施中更注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进步,在互动合作中获取知识应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所以在教学中要教会把学生置于集体之中,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学会合作学习。2、合理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科学探究活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在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努力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激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案,参与设计。如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节教学中,讲述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性质时,先把盐酸滴到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又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让学生去分析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后,学生通过猜想与假设,收集资料,设计实验,交流讨论等环节,最终得出了科学结论。这样就成功地把书上的演示实验转变成了探究性实验,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由被动接受式向互动探究式的转变。三、转变评价试,激励学生学习动机1、变被动评价为学生主动评价。目前世界各国的教育评价逐步成为由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甚至包括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这也是教育民主化、人性化发展进程的体现。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进步。2、加强对评价过程的重视,实现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中心的转移。从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传统的学习评价主要是终结性评价,它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往往表现为“一考定终身”;同时,这种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漠不关心,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视过程。而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3、加强师生、生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初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于内在的学习需求,而是更多地借助他人肯定、课堂氛围等外在因素,因此,学习过程往往伴随着浓厚的个人情绪,觉得有意义、有趣、得到了肯定、赞扬或鼓励,他们就学得积极主动,反之,就消极、被动。这样,课堂评价就成为调控学生,促进其发展的有效手段。而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下的评价方式,将由单一走向多元,教学中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既注重过程性评价,也重视结果性评价。四、充分利用教材,拓展化学课程资源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留给教师的空间很大,要求我们不仅能使用教材还要能驾驭教材、补充教材,开发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与人们生活越来越密切,日常生活就可以成为化学学习资源;只有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设计成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从熟悉的周围事物中学习,理解知识,感受课堂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我们的教学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是什么”、“为什么”上,还要更多地在“如何做”上下功夫,贴近学生的个体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解放人,重视个体独特的体验,个性发展的需求。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教师共同构建的一种互动过程,它是开放的、动态的,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而又自由的发展的。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型社会实用人才。作者:张振武来源:233网校相关推荐新课标下,高中化学老师的角色转变应该如何做?任重而道远10-29高中化学老师,只要做好一件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就不难进行07-30谈2020年高考化学学科4种关键能力在高考中的作用04-15初三化学教学心得11-30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析11-26更多三、[高中化学]高中化学里的问题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里的问题 NaOH的质量=0.25*1*40=10克,因为没有240ml的容量瓶,故要用250ml的体积去计算。 FeCl3不会完全水解,只有少部分水解,故不能得到NA个胶粒这样的回答不知你是否满意高中化学题目--高中化学高手解答此题主要考查了2个知识点: 1、速率平衡计算的常规格式----三段法计算 2、化学平衡与热量之间的计算,热化学方程式的求算 2L容器中:2SO2+ O2<=> 2SO3起始--------3mol----2mol变化 2min后平衡----------1.6mol利用三段法,将资料补充完整,得到 2L容器中:2SO2+ O2<=> 2SO3起始-------3mol----2mol------0变化------0.8mol----0.4mol---0.8mol 2min后平衡--2.2mol---1.6mol---0.8mol(1)2min内,平均反应速率, v(O2)=(0.4/2)/2=0.1mol/(L.min) v(SO3)=(0.8/2)/2=0.2mol/(L.min)(2)平衡时,c(SO2)=2.2/2=1.1mol/L(3)达平衡时放出热量Q,但是此时没有完全反应而热化学方程式中的H应该是完全反应的热量变化 2SO2+ O2<=> 2SO3,H 2mol------------------H 0.8mol-----------------Q解得,H=5Q/2即,热化学方程式 2SO2(g)+ O2(g)= 2SO3(g),H=5Q/2 kJ/mol [高中化学]有关高中化学的问题稀硝酸具有氧化性,可以使原溶液中酸根离子氧化,比如亚硫酸根,被氧化后就成为硫酸根,一样可以与后来加的钡离子生成沉淀,而原溶液中却本没有硫酸根高中化学化学,,你好!我跟你说我也是高三的学生呢不过我们的化学老师,我也觉得不好,他总是说的很快啊,觉得我们都懂啊,那还能怎么办呢?只能加快自己的步伐呗,尽量跟上他我相信你肯定没有问同学题目的习惯吧?你应该要学习一下多问同学题目,因为你刚刚不是说上化学课头疼吗?那你一定不敢问老师简单的题目了,那这个时候,你就要放下你的所谓的自尊,谦虚的问问同学或者你有足够的勇气的话,建议你问老师最好,毕竟老师更加详细啊。既然都是高三了,建议你有学习上的问题,还是多和老师交流交流吧!我相信啊他肯定是会帮助你的!好吧,看了下面的神回复,真是佩服佩服!他的那个“直接”的方法也不错的啊高中化学有机这些是羟基官能团基本的化学性质。 1。卤化烃:官能团,卤原子在碱的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在碱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得到不饱和烃 2。醇:官能团,醇羟基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能发生消去得到不饱和烃(与羟基相连的碳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如果没有氢原子,不能发生消去)能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能被催化氧化成醛(伯醇氧化成醛,仲醇氧化成酮,叔醇不能被催化氧化) 1.与活泼金属反应例如R-OH+Na---RONa+H2 2.与卤烃反应例如R-OH+HX---RX+H2O 3.与无机酸反应 R-OH+H2SO4---R-O-SO2OH+H2O 4脱水反应在浓硫酸170度的条件下H-CH2-CH2-OH----CH2=CH2+H2O还有氧化和脱氢。 3。醛:官能团,醛基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反应生成红色沉淀能被氧化成羧酸能被加氢还原成醇 4。酚,官能团,酚羟基具有酸性能钠反应得到氢气酚羟基使苯环性质更活泼,苯环上易发生取代,酚羟基在苯环上是邻对位定位基能与羧酸发生酯化 5。羧酸,官能团,羧基具有酸性(一般酸性强于碳酸)能与钠反应得到氢气不能被还原成醛(注意是“不能”)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 6。酯,官能团,酯基-CHO可以发生银镜反应能发生水解得到酸和醇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 2.推论(1)同温同压下,V1/V2=n1/n2(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矽等结构。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Pb2+与Cl-,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Fe2+、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Fe3+与不能大量共存。 5、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①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②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SCN)2+。③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④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2H+=S↓+SO2↑+H2O⑤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6、审题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溶液的酸性对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如:Fe2+与NO3-能共存,但在强酸性条件下(即Fe2+、NO3-、H+相遇)不能共存;MnO4-与Cl-在强酸性条件下也不能共存;S2-与SO32-在钠、钾盐时可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不能共存。(2)酸式盐的含氢弱酸根离子不能与强碱(OH-)、强酸(H+)共存。如HCO3-+OH-=CO32-+H2O(HCO3-遇碱时进一步电离);HCO3-+H+=CO2↑+H2O三、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规律要求(1)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3)号实际:“=”“”“→”“↑”“↓”等符号符合实际。(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5)明型别:分清型别,注意少量、过量等。(6)检查细: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四、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1)根据元素的化合价物质中元素具有最高价,该元素只有氧化性;物质中元素具有最低价,该元素只有还原性;物质中元素具有中间价,该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对于同一种元素,价态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其还原性就越强。(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就越弱。(3)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注意:①氧化还原性的强弱只与该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得电子能力越强,其氧化性就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就越强。②同一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常见氧化剂:①、活泼的非金属,如Cl2、Br2、O2等;②、元素(如Mn等)处于高化合价的氧化物,如MnO2、KMnO4等③、元素(如S、N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含氧酸,如浓H2SO4、HNO3等④、元素(如Mn、Cl、Fe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盐,如KMnO4、KClO3、FeCl3、K2Cr2O7⑤、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基本的一些元素,就是初中所学的常见定价化合物,如H、Ag、碱金属、卤化物中的卤素、的化合价是要记忆的,至于一些比较常见的变价元素,如非卤化物的卤原子、Mn和Fe等过渡金属、还有一些资讯题中的特殊价态是可以通过化合物的价态和为零来确定。当然,很多化合物的中文说法也暗示了化合物的价态,举个栗子:“次”→次卤酸钠中卤元素为+1价,而“高”:高卤酸盐中的卤元素则为+7价,高锰酸钾的锰元素也是+7价。这些如果有心的话,你可以在往后的学习中逐渐积累一些,最终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如果你现在在高一的话,可以尝试找一些计算化合价的题目练练手,多做一些题目,再往后基本上常见的化合物一眼就能看出来哪个元素是什么价态。加油!仅供参考。酸性氧化物是一类能与水作用生成酸或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1×判定酸性氧化物最重要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保持不变.因此,二氧化氮不是酸性氧化物,因为它溶于水的过程,氮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Cu+ 2H2SO4--- 2H2O+ CuSO4+SO2 1 2 1 _____ ______ ___ 25.4/64 Y X X=0.396875 Vso2=25.4ML Y=50.8ML根据方程式 2MOL的H2SO4有1MOL还原到S02中所以SO2=50.8/2/64=0.396875MOL不可能。无机化学反应原理之一是强酸制弱酸。 SO2是亚硫酸的酸酐,对应水化物是亚硫酸,而氯化钙对应于盐酸,是三大强酸之一,故反应不可能发生。你可以写出反应式: SO2+H2O+CaCl2=====CaSO3+2HCl右侧自然出现了盐酸,而这是不可能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A。解析:①非金属的热稳定性是有非金属性决定的,非金属性F>O>Si,所以中正确。②依据何种晶体确定,SiO2原子晶体,NaCl离子晶体,CO2分子晶体,正确。③同分异构体的沸点,主链C原子数越多,沸点越高,支链越大,沸点越小。错。④结合质子的能力,OH-最容易得H+,CH3COO-中间,CL-因为和H-值能共价,能力最弱,正确。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