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校岗位设置(高中学校岗位设置一览表最新) 2024-10-04 10:11:32 0 0 中学教师六级岗位设置标准? 目前,中学教师的职称岗位的设置与这所学校教师全体的职称的总数决定的。中学高级教师的岗位分为5级、6级、7级岗。正常情况下,高级教师5级、6级、7级的比例是4:4:2。也就是,中学6级岗位,大致占该校所有中学高级教师总数的十分之四。当然,各校可能适当调整比例的。 高中有哪些班干部?都是干什么的? 我觉得大部分都是形同虚设的,像体育委员、副班长、组织委员、生活委员等,我上告终的时候,根本没有体育课,有也是自己活动;更别说组织、生活委员了,都很随意。 有用点的职务可能就是班长(帮班主任管理班级)、各个科目的小组长(收各个科目的作业)、学习委员(管理所有科目,与老师沟通)、文艺委员(出墙报)、团委书记(手团费,高中毕业的时候弄团员证尤其有用)。一切与学习相关的职务还是有点用的。 高中学校是怎么分配的? 一、高中刚入学时的分班 入学时的分班,是最不带任何色彩的分班,完全是均等搭配。 每个班里都有各种层次和成绩各异的学生,既有入学成绩前几名的尖子生,也有特招过来的学霸和竞赛生,也有刚刚够录取分数线的学生,总之各种水平的都有,属于那种搭配较为均衡的分配,全年级各个班都是这样。 二、正式分班 入学后上一个学期的课,下一个学期开始正式分班。 这次分班,不仅牵涉到文理分班,也区分出了重点和非重点班。 由于现在是新高考政策,我们这里是3+3模式,也就是说语数英三大主科无论是选择哪个组合,都是必学科目,然后从历史、政治、地理、生物、化学、物理这几门里选出三门做为自己的高考科目。 当时分班时,许多孩子和家长都很纠结,不知道该选择哪几个组合好。 几经考虑咨询后,所有学生选择好了自己的所学科目,随后学校根据近段时间来历次考试孩子们的成绩,开始划分班级。 我们这个年级当时总共是二十四个班,其中划出两个理科重点班,一个竞赛班,一个文科重点班。这几个班级全部是成绩优异的尖子生。 剩余二十个班级全部是普通班,是根据孩子的选科组合和成绩均匀搭配分的班。 我们这里所说的文科班,是指选择语数英,政史地纯文组合的,理科班概指除此之外的各种组合,这里面既有纯理(语数英物化生)组合的,也有各种组合搭配的。 总之,这次主要是按照成绩分班。自此,重点和非重点班配备的师资也不同,授课进度也有所不同,而且重点班会在每次大休下午多上半天的自习。 这个时候,尽管分成了重点非重点班,但也并不是重点班的孩子成绩占尽优势,从后来的考试成绩来看,有些非重点班里拔尖的孩子成绩也非常好,完全可以跟重点班的孩子有的一拼。 毕竟都是经历过中考,从各个学校考出来的尖子生,实力相差并不大。 所以普通班的老师会说,没有进到重点班不用遗憾,只要努力,完全可以碾压重点班。因为某一年文科班的高考状元就出自普通班。 三、随后的微调 正式分班后,基本稳定下来,不会有大的变动。偶尔会有选科后悔的学生会换班级,但这也只限于一定的时间段,过了那个时期,是不允许再调班的。 之后,部分老师会有所调整,但班级人员不会有变化。 高中如何分班,每个地区,各个学校应该是不同的。 我记得我们当地的一所二类重点高中是一开学就选科分班了。 所以,如果想详细了解分班情况,建议您咨询你们当地目标学校的分班情况。 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暂行规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自治区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调整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国办发[2002]28号)及《教育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的实施意见》(教人[2002]8号)精神,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 关联法规: 第二条 各级政府举办的中小学校是实施基础教育,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其教职工使用事业编制。 第三条 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保证自治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需要,坚持精干、规范、合理、优化、高效的原则。 第二章 管理体制 第四条 机构编制主管部门负责审核报批辖区内教育系统所属中小学机构编制,监督机构编制法规政策的执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拟定所属中小学机构编制方案;财政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分级负担的原则和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核拨中小学人员经费。 第五条 中小学机构编制核定的组织实施工作,由各级机构编制主管部门会同教育、财政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 (一)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会同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财政厅负责对自治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进行总量控制和政策指导,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审核各地、州、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报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批,并负责对自治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各地、州、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拟定本级及辖区各县、市、市辖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方案;地、州、市机构编制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核本级及辖区各县、市、市辖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方案,并经同级政府(行署)同意后,报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审核。 (三)县、市、市辖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拟定本县、市、市辖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方案;县、市、市辖区机构编制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核本县、市、市辖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方案,经同级政府同意后,报地、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并汇总上报。 (四)各地、州、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方案经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批下达后,各地、州、市及县、市、市辖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数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提出具体分配所辖中小学机构编制意见,并报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审批。各级财政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核拨中小学人员经费。 第六条 中小学机构编制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其他部门和社会组织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干预,下发文件和部署工作不得有涉及学校机构和教职工编制方面的内容。 第三章 内设机构和领导职数 第七条 中小学校的内设机构和领导职数根据学校类别、规模和任务设置,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第八条 普通中学内设机构原则上设教导处(室)、总务处(室)、办公室;12个(不含12个)教学班以上的学校可增设1一2个内设机构,各内设机构可配主任1名。 普通中学(含高中、初中,下同)一般配校长、书记各1名,副校长1名;民汉合校的学校和12个(不含12个)教学班以上的学校可增配副校长1名。 第九条 完全小学内设机构原则上设教导处(室)、总务处(室);18个(不含18个)教学班以上的学校可增设1一2个内设机构,各内设机构可配主任1名;12个教学班以下的学校只设管理岗位,不设内设机构,可配教导主任和总务主任各1名;农村小学分校或教学点指定1名教师负责学校工作。 完全小学一般配校长、书记各1名,副校长1名;民汉合校的学校和18个(不含18个)教学班以上的学校可增配副校长1名。 第十条 乡(镇)人民政府不设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乡(镇)有关教育工作由乡(镇)长直接负责,并接受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教育教学业务管理由乡(镇)中心学校或能胜任教学管理业务的学校校长负责,可增配副校长1名。 第十一条 中小学校的群众团体按有关法律及章程设立。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及群众团体工作人员,可以一人多岗、专兼结合、相互兼职。 第四章 人员编制 第十二条 自治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核定。根据高中、初中、小学等不同教育层次和城市、县镇、农村等不同地域核定。城市、县镇按照在校学生数的一定比例核定(详见附表一),农村按照班额和在校学生数核定(详见附表二)。农村初级小学(1一3年级)或分校、教学点编制原则上按农村小学核编标准核定在乡(镇)中心小学编制数内。 第十三条 中小学教职工包括教师、职员、教学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 (一)教师:指学校中直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二)职员:指从事学校管理工作的人员; (三)教学辅助人员:指学校中主要从事教学实验、图书、电化教育及卫生保健等教学辅助工作的人员; (四)工勤人员:指学校后勤服务人员。 第十四条 中小学管理工作尽可能由教师兼职,后勤服务工作应逐步实行社会化。确实需要配备职员、教辅人员和后勤人员的,其所占教职工编制比例为:高中一般不超过16%、初中一般不超过15%、小学一般不超过9%。 第十五条 中小学应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需求安排班额,并根据班额组织教学班级。原则上城市普通中学每班学生45-50人,小学40-45人,农村学校酌减。 第十六条 符合下列情况的中小学校其教职工编制可适当增加: (一)开设双语教学课程班的学校,每校可适当增加1-2名人员编制; (二)农牧区寄宿制学校、民汉合校的学校,每校可适当增加1-2名人员编制; (三)乡(镇)中心小学,原则上增加1名人员编制,以加强教育教学业务管理工作。 第五章 管理办法和监督措施 第十七条 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行动态管理,县、市、市辖区机构编制主管部门会同教育、财政行政主管部门每三年根据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生源变化和学校布局调整情况,对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进行一次全面审核上报工作。 凡在已核定的中小学机构编制总量范围内,学校要求增设专门机构和调整人员编制,须经同级机构编制主管部门审批共下达正式文件后,方可执行;对于超编的学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拟定具体余缺调剂计划,逐步压缩超编人员。要积极引导组织教职工从城镇和超编学校向农村和缺编学校合理流动。 第十八条 要清理各种形式的占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和各类“在编不在岗”人员。对已占用学校教职工编制而不在学校工作的人员,要限期与学校脱离关系,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得为其支付工资。任何部门和单位一律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和变相占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中小学不得超编聘用人员,不得使用编外人员顶编在岗工作。 第十九条 全面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农村中小学任教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对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要及时调整出教师队伍。辞退代课教师和不合格教师,压缩非教学人员,清退临时人员。 第二十条 经批准设立的中小学校,凡具备法人条件的,应依法按照分级登记管理的规定向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机关备案,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各级机构编制主管部门和教育、财政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机构编制工作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本暂行规定的单位,要责令其纠正,并视情节轻重对有关责任者给予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暂行规定适用于自治区范围内由政府举办的各级中小学校。 特殊教育学校、职业学校、小学附设幼儿园及工读学校可参照执行本暂行规定。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中小学校的教职工编制,可参照执行本暂行规定。 社会力量举办的同类学校可参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执行。 第二十三条 本暂行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原有关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文件及规定与本暂行规定内容不相符的,均以本暂行规定为准。 第二十四条 本暂行规定由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