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校德育工作,高中学校德育工作计划

高中德育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1. 建立德育管理体系: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德育管理体系,包括德育管理政策的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估。这个体系应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确保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 重视德育课程建设:德育课程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因此需要重视德育课程的建设,包括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改进、师资力量的提升等。

3. 强化道德榜样作用:教师和学生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强化教师和学生的道德榜样作用,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

4. 开展德育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各种德育实践活动,如义务劳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道德的价值和意义。

5. 实行学生自我管理:通过建立学生自治组织、制定学生自治制度等途径,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德育管理中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

6. 注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需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引导家长注重孩子的道德教育,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7. 关注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与道德品质密切相关,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8. 加强网络德育管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德育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学校需要加强对网络德育的管理,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避免不良信息的影响。

总之,学校德育管理需要注重全面性和针对性,采取多种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发展。

高中德育处是干什么的?

德育处:

一、要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制定学生爱国教育的工作计划,确定学生思想教工作的内容和重点。同时指定每月、每周学生工作日程,实施全校学生活动计划。

二、领导年级组工作。指导年级组长指定年级学生工作计划,帮助年级组长,开展各项学生思教工作,落实年级学生工作计划。

三、制定班主任工作职责,领导各年级班主任。组织班主任学习,加强班主任师德建设,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检查和评价班主任工作。

四、关心和帮助共青团做好共青团员工作,做好学生会的工作。帮助共青团、学生会在学生中开展各项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活动。

五、制定并执行学校学生行为规范,树立学生正确舆论。树立校级学生先进典型,组织评选各类学生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工作。负责做好有严重违纪行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并向上级提出处理意见。

六、抓好学生一日生活的常规管理,建立并坚持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工作体系。抓好各年级、各班的校风、级风、班风建设及检查评比工作。

七、做好学生心理工作,领导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小组开展工作。

八、抓好各级学生干部的培训工作,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与组织建设。

九、履行对校长的安全责任书,做好学生人身安全及各项保卫工作,依法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十、主动向校领导及时汇报学生有关情况,争取领导帮助。主动与学校其他职能处、室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十一、负责学校的美育工作。

十二、建立并领导家长委员会,办好家长学校。沟通学校与家长的联系,达成教育共识。听取家长的意见,争取家长的帮助。

十三、关心社区建设,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

十四、抓好德育研究室的工作。探索新时期学生思教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指导并解决学生德育工作的实际问题。

高中德育分阶段实施规划?

加强自己德育,自自行管理,提高自己德育工作水平。通过不断的学习,进一步推动自己德育工作整体水平,分阶段,有计划地开展德育方面的学习,提高理论有素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德育工作管理水平全面推进,自己得有工作上新台阶。

加强学习,开展多种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方式,强化自己。

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一、钻研教材内容,挖掘德育因素

地理教材中的理论就是进行地理教育以及德育渗透的基础。要将德育渗透到地理教育中,首先要了解地理课本中的内容,结合教学特色,充分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众所周知,课堂是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要想对学生进行深刻的德育,就不能脱离课堂教学,不能脱离主要课堂知识的讲解。我们要根据地理教材的内容,找到其与德育知识的结合点,从而来确认哪一部分需要渗透那些德育的内容。同时,立足当下实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知识,最好可以将课本内容与学生所熟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其中的含义以及重要性,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吸引力和说服力。

二、加强乡土地理教学渗透德育

“乡土地理”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家乡是学生最为熟悉的地方,乡土地理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家乡的环境,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他们的家国主义情感。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加强乡土教学,将课本内容与当地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深刻的认识自己的家乡,激发学生对其家乡的热爱之情,鼓励他们回报家乡,从而升华为热爱和建设伟大祖国的崇高理想。将书本知识与学生家乡相关的内容相结合,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更好地掌握书本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也就自然而然地渗透了德育因素,使学生全面认识家乡,对自己的家乡充满好奇,从而引导他们更加热爱家乡,产生想要建设更加美好的家乡的想法。

三、运用比较法渗透德育

高中地理教学中有很多具有可比性的材料,用比较法从中得出结论更具有说服力,也能使学生对相关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提高课堂效率。在运用比较法的过程中渗透德育,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教学中还可以将现在与过去进行对比,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责任和使命,引导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爱党、爱国、拥护社会主义的热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育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当然,我们也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既要认识到我们国家的优势,也要看到我们面临的威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我国的自然环境,激励学生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艰苦奋斗。

四、运用课外活动渗透德育

地理课外活动是在学生的课余时间,由老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在地理课外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在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的同时,给他们介绍当地的地形山貌特点、发展历史、文化特色以及民俗习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使学生更加了解相关的课本知识,还能让他们实地体验祖国的山河变化,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此外,还可以进行与地理相关的主题班会、辩论赛等,通过学生自己的参与,结合他们的自身体验,对自己身边存在的相关地理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治理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通过播放相关影视、录像等进行德育渗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自身参与的积极性,在接受课本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爱国情感。

五、通过作业训练渗透德育

高中阶段的学生都要接触很多的家庭作业。将德育渗透在学生的家庭作业中,是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选择学生的家庭作业时,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比如可以让学生从利弊两方面来分析某一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辩证地认识到当前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德育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任职教师的重要职责。我们要将德育贯穿于学生课堂教育的始终,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地理教育中渗透德育,要巧妙设计学科教育与德育的结合点。但与此同时,我们在德育渗透过程中,也要避免过多的理论讲解,造成教学氛围枯燥无味,学生接受教育机械化的后果。我们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他们在接受良好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更加深刻地接受情感上的熏陶,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