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校本研修,高中化学校本研修课题

高考改革三新指什么?

学校课程变化: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是高考的主要命题范围。

普通高中开设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科目和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等国家课程,以及学校的各类校本课程和特色课程。所有普通高中课程均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构成。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是高考的主要命题范围。学生还需按要求参加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综合实践活动。

学习科目变化:外语语种增加。

普通高中新课程增加了外语规划语种(调整为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任选一门),鼓励高中学校创造条件开设第二外语。

学时和学分变化:高中毕业学分最低要求为144学分。

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每周35课时,18课时计1学分。学生完成相应课程规定课时的学习并考试(考核)合格,即可获得相应学分。学生毕业学分最低要求为144学分,其中必修课程88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42学分,选修课程14学分。

学业水平考试变化: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

原来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只有1种类型,成绩合格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高考综合改革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2种类型,合格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选择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合格性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14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为物理、历史、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等6门。选择性考试科目理论上有12种组合,具体组合如下:

学生可根据个人志向、兴趣爱好、自身优势等因素,结合报考院校相关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所在普通高中的办学条件、特色优势等确定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

课堂组织方式变化:选课走班将全面开展。

2021年秋季学期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将取消文理分科,从2022年秋季学期起开始选课走班。各普通高中将针对我区选择性考试科目12种组合,建立选课制度,编排选课指南,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共同指导学生根据学习兴趣特长、学科学业基础、专业发展趋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要求合理选课,减少选课的盲目性和功利性。学校实施选课走班将根据学校师资、教室等教学资源实际情况安排课程教学。

统一高考的考试科目变化:采取“3+1+2”模式。

2024年,广西统一高考的考试科目包括3门全国统考科目和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全国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任选一门)3门,其中外语科目考试含听力和笔试两个部分;选择性考试科目由考生从物理和历史2门科目中任选1门,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任选2门,即“3+1+2”模式。

报考体育类、艺术类等专业的考生还须按照要求参加相应专业考试。

招生录取方式变化:采取“两依据、一参考”招生录取新机制。

长春师大附中介绍?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创建于1950年。学校现有自由、青华和明珠三个校区,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部,总占地面积97900平方米。全校有一线教职工572人(含外聘教师和职员),146个教学班,8654名在校学生。学校第一任校长为我国著名教育家陈元晖先生,现任校长李桢博士,党委书记史亮同志。 英文名称:High School Attached to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学校荣誉

陈元晖先生像

80年代末,学校以“研究型”、“实验性”的特色,跻身于全国知名重点中学的行列,成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德育先进校”。21世纪初学校获得“长春市模范集体”、“吉林省模范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基地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全国学校对口支援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办学目标

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努力建设高质量、有特色、国际性、现代化,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知名中学”。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为“为学生一生奠基,为民族未来负责”;学校精神为“坚持思想,追求卓越,勇开风气,兼容并包”;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为“努力塑造思想远大、知行合一、勇于创造、全面发展、个性优化的创新型人才”。学校倡导“以人为本、科学规范、促进发展”的文化管理,不断探索以“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发展”为内容的主体性德育模式,不断探索以“效果最好,时间最少”为目标追求的“优效教学”理论与实践模式。

师资力量

2000年初,学校启动了名师工程,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老一代名师手执牛耳,中青年教师峥嵘崛起。学校形成了一支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拥有了一批省内外中学界有影响的专家型、学者型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学校现有教授1人,特级教师10人,高级教师178人,一级教师183人;学科首席教师16人,标兵教师32人;博士和博士生16人,硕士和硕士生221人,本科学历176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0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6人,省级骨干教师25人,市级骨干教师72人。 东北师范大学附中

[1]硬件设施

学校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迎接资讯时代的到来。学校完成了两个10兆光纤带宽的对外internet接口和近1500个节点的宽带校园网络升级建设,全部实现了教室的网络化和多媒体化。专任教师全部配备了笔记本电脑。

学校特色

作为国家课程改革的实验校,学校形成了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补充、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相结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平衡、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调剂、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依托的丰富完善的立体课程体系。2000年以来,学校累计开设了199门校本课程,正式出版了20多本校本教材。目前,学校正稳健推行新课程,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逐步实现科学化、系统化、成熟化。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

多元教学学校实行个性化的分层次教学,探索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设置理科实验班、中外文化交流班、数学实验班、外语实验班等;校园内长期活跃着丰富多彩、新鲜活泼的学生活动团体,“青春视界”校园电视台、“蜚声”广播站、“BOAT”外语协会、“翰林苑”书画协会、“青春链接”网络协会、“一格”文学社、“粉墨青春”话剧社、“上升空间”学生航模队、“枰涯”棋牌协会、“智能先锋”机器人协会、“动漫元素”动漫协会等11个学生社团,在校内外形成了广泛的影响,为学生个性特长发展提供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平台。

学研活动

学研课堂

学校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宽课程领域,开展并积极参加了12项富有特色的科技教育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科技节。2005年开始组建航模队、创建高水平的航模实验室,并由航天英雄杨利伟亲自揭牌;同年创建智能机器人实验室。2007年无线电测向及定向越野运动队成立。科技创新大赛的成绩在吉林省名列前茅,近年获一等奖项数占到全省的40%。几年来,学校航模队共参加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无线电测向运动队先后参加亚洲无线电测向锦标赛、全国青少年无线电测向锦标赛、全国青少年无线电测向锦标赛东北分区赛等赛事并表现非凡,共获得国际铜牌2枚;国家级金牌9枚,银牌3枚;省级金牌4枚,银牌1枚。2008年东北师大附中有两名同学入选无线电测向中国国家队,将代表我国参加在韩国举办的世界无线电测向锦标赛。学校先后参加2007年WRO世界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中国区选拔赛、2008年FLL机器人世界锦标赛中国北方区公开赛等国家级竞赛四次,共获得两块金牌,一座冠军奖杯,13枚铜牌;参加两次省级竞赛,合计五个项目,共获得14个一等奖,8个二等奖。 学校积极应对全球化挑战,不断扩大国际交流。目前学校已同美国、日本、加拿大、俄罗斯、韩国等国

[3]家的14所学校建立了友谊校关系,学校每年都有国际间的教学和学术交流。学校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国际IBO组织洽谈了学生交流项目,与日本筑波大学附中洽谈了友好学校项目,与美国等建立了办学合作关系,美国、、以及新加坡、香港等国际国内知名大学直接面向我校招生。 学校充分发挥示范作用,积极辐射优质教育资源。坚持办好“学校开放日”,切实做好长春市政府的“十大民生工程”之一的“名校义陪”工作,积极推进“城乡同步教学系统”建设。学校被列为长春市中小学校长和中小学教师培训实践基地。这些举措有力地推进了吉林省城乡教育的同步发展,学校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教、研、培”复合功能得以进一步发挥。

升学成果

东北师大附中校训鼎

学校实施“重点、知名高校升学工程”。学校一直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的重要生源基地校,是北京大学外埠最大的生源校。20年来,学校共走出了18名全省文、理科状元。历年高考中,我校各科平均分、高分段人数、升入重点高校的人数始终居全省首位,统招生升入重点大学率为100%,本科升学率为98.6%。2008年高考有147人升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香港、美国等国内外知名大学,有795人升入国家“211工程”学校和“985项目”学校。 2004年学校成为中国科技大学在外埠设立的第一个基础教育理科实验基地;2005年成为中学生航空航天科技实验基地、复旦大学文科基础教育实验基地;2006年成为优秀生源基地、优秀生源基地,2008年成为、生源基地校。 学校实施“金牌工程”。近年来,在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中,学校获一等奖人数一直占吉林省赛区的1/3到1/2。2004—2008年在全国中学生数、理、化、生联赛中,学校蝉联四个学科吉林省赛区的个人第一名和团体第一名;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在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取得了13枚国际奖牌。

桃李芬芳

建校五十八年来,东北师大附中培养出3万余名优秀学子,他们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勇于创新、成就卓越,很多人成为学术专家、兴业英才治国栋梁。其中有全国政协原第一副主席王忠禹、全国人大财经委原副主任贾志杰、中国共产党第17届中央委员、现任兰州军区司令员王国生中将、主任邹广田院士、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研究员霍裕平院士、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江雷、大气物理学家钟青、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总设计师严殿启、全国政协常委、著名作曲家王立平(电影《少林寺》、87版电视剧《红楼梦》、《大海啊,故乡》等曲目作者)等。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4]

校长介绍

校长:李桢

李桢,现任东北师大附中校长。特级教师,吉林大学心理学博士,吉林省化学学科带头人,国家级骨干教师,全国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参加全国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工作,吉林省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化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吉林省化学会理事;东北师大化学院教育硕士指导教师,吉林省化学学科中心组成员,长春市化学学科中心组顾问。

内向的孩子适合哪些校本课程?

性格内向的学生最适合的7大专业

一、计算机类专业

计算机专业是指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相结合、面向系统、更偏向应用的宽口径专业。通过基础教学与专业训练,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宽、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育、开发和应用的高级人才。计算机类专业就业方向通常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敲代码的程序员,所以理科成绩优秀,但是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选择计算机类专业,未来静静地敲代码也是挺不错的。

二、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是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等。这个专业就业对学历要求会比较高,但这个专业的就业优势还是很大的,相对来说内向考生会更容易投入,更专注一些。

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门涉及到电力电子、计算机、电机电器、信息与网络控制等领域,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这个专业不需要和太多人打交道,踏踏实实工作的话几乎不会失业。

四、自动化专业

自动化专业以系统科学、控制科学、信息科学等新兴横断学科为理论基础,以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技术为主要技术手段,以实现各类运动体的运动控制、各类生产过程的过程控制、各类系统的最优化等跨学科综合性专业。自动化最近几年可以说是火热的大学专业,适合的领域广,就业方向很多,尤其是男生报考很值得,就业率和就业优势会更大一些。

五、医学检验学

医学检验是运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手段进行医学诊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实验室技术、医疗仪器设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医学专业中医学检验学属于比较不容易和太多人接触的一个医学类专业了,适合的岗位也比较多。

六、会计学

会计学专业属工商管理学科,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本专业设有企业会计、国际会计、注册会计师等三个专业方向。专业以企业会计为主,兼顾计算机与财务管理。在教学方法上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倡启发式与案例教学,多方位培养学生处理会计业务与管理财务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果心思细腻,做事认真、性格内向的话,学这个专业还是很不错的。

七、外国语言类

除了世界常用语种之外,小语种也是语言类专业中很火热的,尤其是一带一路小语种。学语言本身就是一件需要集中注意力,且要很努力的专业。当然语言类专业种类繁多,想要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专业并不容易,建议学语言最好是报考自己感兴趣的语种。当然语言本来就是用来沟通交流的,所以性格内向的同学选择外语专业,可以适当偏向文学方向。

高中课程分为哪三类及目标?

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

其中,必修、选择性必修为国家课程,选修为校本课程。在科目设置上,普通高中开设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科目和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等国家课程,以及校本课程。

体育与健康的必修内容,必须在高中三学年持续开设

值得一提的是,体育与健康的必修内容,必须在高中三学年持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共8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等,研究性学习6学分(完成2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以开展跨学科研究为主);劳动同样为必修课共6学分,其中志愿服务2学分,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40小时;其余4学分内容与通用技术的选择性必修内容以及校本课程内容统筹。校本课程不少于14学分。其中,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基础上设计的学科拓展、提高类课程之外的课程不少于8学分。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