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学校高中老师待遇)曾国藩学校老师待遇怎么样

如何评价《曾国藩家书》?

我是一枚历史爱好者,也是一枚研究曾国藩的忠实粉丝。最近这一段时间,刚好每天早晨起床以后,就诵读一封《曾国藩家书》。至今已有两月,书还没完全读完,但细细品读《曾国藩家书》,让我深深地理解了曾国藩。



如上图所示,为了勉励自己,也是为了给自己的学习留下点痕迹,我每天诵读完以后,会录制音频上传电台APP,有时还做好重点批注分享到朋友圈,让自己有很大的收获,同时对这本书的意义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1、理解大人物内心的真实世界,在众说纷纭的历史评点中有一些明确的主观判断


看透曾国藩,最主要的是读他的文字,但曾国藩传世文字千余万,通读一遍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我们只能选一些精华来读,而这些文字中,最重要的就是《曾国藩家书》。



最近几天,我刚好读到曾国藩在江西抗击太平军的时候,因奔丧甩手回家,一堆烂摊子等着左宗棠他们来收拾的故事。这件历史故事我在网络上查了很久,大家对于曾国藩甩手回乡的原因众说纷纭,但是在《曾国藩家书》里,我真实地看到了曾国藩当时的心理状态,因为是写给自家人的书信,所以他会更坦白,很多话也会说得更知心。


在信中他说这样说的:

余前在江西,所以郁郁不得意者:第一不能干预民事,有剥民之权,无泽民之位,满腹诚心无处施展;第二不能接见官员,凡省中文武官僚晋皆有稽,语言有察;第三不能联络绅士,凡绅士与我营款惬,则获因吃醋而获咎。坐是数者,方寸郁郁,无以自伸。


所以,我们就能推断出,他回乡的真实原因不全是守丧,很大一部分就是与官场不合,意气用事回的老家。这让我对曾国藩这个人的历史经历和行为剖析就更深入了一些,对于各种历史点评里边的猜测云云我就有了一个基本的判断。


2、人物的人生体验和求学治军理家的道理,会在书中最坦诚的呈现


细读《曾国藩家书》,我们可以在他絮絮叨叨的上百封家书中,收获到做学问、带兵事、治家为孝等多方面的真实道理,表面上这封家书只是曾国藩对家人的关心和教导,但读者品之,就仿佛是前辈在对自己说一样。



从家书品味治军道理。我们可以推断出,曾国藩的弟弟曾国奎,包括父亲曾麟书都有带兵的经历。因而在他们的书信中,时常会有一些关于领兵打仗、带军治理的经验流出。比如我两天读到的、曾国藩在咸丰七年十月二十七夜里给弟弟们写的信中这样说:


吉安此时兵势颇盛。军营虽以人多为贵,而有时亦以人多为累。凡军气宜聚不宜散,宜优危不宜悦豫?凡将才四大端: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觇敌情,三曰临阵胆识,四曰营务整齐。


从家书中可以品味做人的学问。比如咸丰四年十一月时,曾国藩带领湘军连克数城,一路凯歌。当外人都拼命赞誉时,曾国藩的内心却是冷静的,在给他所有的弟弟们写的信中,他是这样说的:


名者,造物者所珍重爱惜,不轻以予人者。余德薄能鲜,而享天下之大名,虽由高曾祖父累世积德所致,而自问总觉不称,故不敢稍涉骄奢。


对于治家而言,曾国藩更有一番体会,在家书中更是展现的淋漓尽致。过去,曾国藩家书都是被各大家族当作治家范本来进行学习的。但现代人的家庭已经大为简化,当年那种四世同堂、兄弟众多的大家庭已经不复存在了。今天人们的治家,大多都是教子而已。但即便这样,在家书中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例如,在曾国藩带领湘军一路凯歌的前提下,社会地位提高,攀附俯首的人不计其数,他们的子女也随着父亲地位的提高而渐渐被优待,其社会待遇仿佛今天的官二代和富二代。但曾国藩仍不忘教导他们谨守耕读之家的本色,不忘初心,不变本性。


吾家子侄半耕半读,以守先人之旧,慎无存半点官气。不许坐轿,不许唤人取水添茶等事。其拾柴收粪等事,须一一为之;插田莳禾等事,亦时时学之。



所以,读《曾国藩家书》,可以在字里行间,获得很多及时的道理和诀窍。


3、读懂曾国藩家书,胜过读千百册平庸之作


其实,这本家书远不止上面两条说得这样简单。它是一个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体验,是一个学者对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是一个成功者对事业的奋斗经历,更是一个胸中有着万千沟壑的大人物心灵世界的袒露。


读懂这样一部书,胜过千百册平庸之作。



参考书籍《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日记》、《曾国藩传》、《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与八旗关系?

曾国藩,原名曾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清朝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人,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制度,以旗为号,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各旗当中因族源不同分为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满洲、蒙古、汉军同属一旗,旗色亦相同,惟从军、入仕待遇略有不同。八旗人的后代称八旗子弟,后多借指倚仗祖上有功于国而自己游手好闲的纨绔流氓子弟。

清朝是满洲八旗子弟建立的,曾国藩是汉族人,道光十八年(1838年),曾国藩再次参加会试,终于成功登第,殿试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自此,他一步一步地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朝考列一等第三名,道光帝亲拔为第二,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曾国藩被人嘲讽为同进士,这个同进士是进士吗?

同进士出身最早应该是出现在宋朝。根据《宋史·选举志》的记载,宋朝的殿试(御试),录取考生一共分为五个级别,也就是五甲。五个级别的考生待遇是有区别的。同进士也是进士。和同进士有关的还有一个很出名的对联,那就是替如夫人洗脚,赐同进士出身。需要说明的是同进士也是进士,但是如夫人却不是夫人,只是小妾。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