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高中口才培训学校_滁州高中口才培训学校有哪些

滁州红色教育基地有哪些?

藕塘烈士纪念馆,位于滁州市定远县藕塘镇。这里人杰地灵,山清水秀,曾经有不少革命者在这里奋斗过。该纪念馆占地面积360平方米,分一厅三室,向人们展示了当时的一些战斗情况和一些文物,还设有藕塘烈士陵园。纪念馆周围附属设施有荷花池塘、金鱼池塘各1个、大小花坛6个及梅园、银杏园、果园等。

中共苏皖省委旧址,位于滁州市滁西皇甫乡大郭村瓦屋薛庄。这里曾经有中共皖东工委驻扎,有中共苏皖省委迁至这里驻扎,在这里举行过第一次中原局会议和江北指挥部会议,刘少奇曾居住在这里。现如今剩下刘少奇住所,大部分保留原样,还留有新四军召开会议的演讲台、水塘、井。                     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位于滁州市明光市自来桥镇,是一处红色旅游基地。纪念馆总建筑面积3840平方米,其中保留民国时期建筑面积为370平方米,经过修缮,作为展览参观之用。新建纪念馆是三层仿古建筑,分为两个展厅,向人们展示历史。      龙岗抗大八分校纪念馆,位于滁州市天长市,是皖东地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胜地。这里环境优美,有高邮湖水上风光,再加上古建筑衬托,每年来这里参观游览的游客很多。抗八大分校在龙岗办学历时四年多,培训了很多学员,如今这里还向人们展示战机、坦克、火炮等武器装备实物。

介绍欧阳修的演讲稿?

在唐宋八大家中,欧阳修是承前启后人物。上承韩柳,下承王、苏、曾。欧阳修在宋代文坛是领袖,领袖是风向标,领袖是指南针。欧阳修为文对宋代散文影响深远。欧阳修的文与韩愈文还是不同,韩愈重气势,欧阳文重神韵。韩文重独创,欧文重共赏。读韩文你可以感到惊涛拍岸,读欧文你可以感到春雨润物。读欧阳修散文,你可以看到端端正正、正正端端欧阳修就在你面前。韩文愤于文,欧阳修愤少于文。比如读韩愈杂说马文,望江南仿佛看到韩愈在说:“我是千里马,为什么却没有伯乐?”读欧阳修《醉翁亭记》望江南仿佛看到欧阳修在说“我醉翁欧阳修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哪!我欧阳修要与民同忧,与民同乐 。”

欧阳修与韩愈一样最伟大之处就是他使许多小溪变成大海。王安石、苏东坡、曾巩都是欧阳修使他们成为璀璨明珠。望江南在想没有欧阳修也许没有王安石、苏洵、苏东坡、曾巩。谁能够使小溪成为大海,使土丘成为高山,谁就是太阳。欧阳修做到这点,欧阳修知道小溪要靠自己成为大海,土丘成为高山,不知道是驴年马月,但是经太阳一照顷刻而就。欧阳修因为使苏洵、曾巩、王安石、苏东坡成为高山,他并没有成为平地,相反他因为成就高山,他变成太阳。

文章、事功、道德集于一人,欧阳修最恰当。欧阳修总是喜欢托着别人,望江南没有看到欧阳修对别人投井下石。他在朝廷,他为国家江山社稷,他在江湖则忧百姓穷富。他真正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的人品也令人称道,他不附和小人大义凛然,他的事功也令人称赞,他为朝廷积极推荐人才,他为滁州百姓谋福。他的文章就是他道德表现,令人赞叹。他编的《新唐书》更是后代爱看。

当今又有谁如欧阳修呢?

欧阳修的故事?

1、欧阳修在担任滁州太守之时,经常到附近的山水中闲游,与智仙和尚结为好友。智仙和尚为了方便欧阳修出行,就在山间盖了一座亭子。欧阳修知道了后,就在亭成之日,题名为“醉翁亭”,还写下了流传至今的千古名文《醉翁亭记》。

众人传而阅之,纷纷称赞。这是一位樵夫说开头过于絮叨,让其去琅琊山上看个究竟。欧阳修竟然真的去了,看完后就将开头改为“环滁皆山也”。从中可见,欧阳修对于文学十分恭谨,能接纳各种意见,恃才而不骄。

欧阳修担任翰林供事时,与好友出去游玩,看见一条狗被马车撞死。就让旁人出文叙述一番此事,众人沉吟片刻,纷纷出口成章。有的说“有黄犬卧于道,马惊,奔逸而来,蹄而死之”;有的说“黄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诸如此类。

欧阳修听了之后哈哈大笑,说道“我们编撰书籍的,用词岂能如此繁琐。”继而自己说道“逸马杀犬于道”,这几个字就已经能够将事情表达完整了。众人听后,对欧阳修的用词简洁佩服不已。

欧阳修在1007年的时候在四川出生,他很小时失去了父亲,所以他和母亲相依为命。欧阳修是一个刻苦的人,也是一个虚心求教的人,他曾因为一位樵夫说他《醉翁亭记》的开头过长而亲自去琅琊山上看个了究竟,所以才有了更加完美的《醉翁亭记》。

2、没有伯乐,只能怀才不遇。

北宋嘉祐年间,士人刘几多次在国子监考试中得第一名。因他文章中诡谲险怪的文句迭出,学子们纷纷仿效,一时形成了怪异浮华的风气。欧阳修很讨厌这种文风,总想整肃一下。

这年,欧阳修主持进士考试,规定凡是写艰涩险怪文章的考生一概不取。有个考生在文章中这样写:“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意思是:天地初分时,万物始生长,伟人方问世。欧阳修想:“这个人一定就是刘几!”

于是戏谑地在其后续写道:“秀才剌,试官刷。”意思是:你秀才的文章违背事理,考官就把你刷掉!还用大红笔把文章从头到尾横涂一道,称作“红勒帛”,批上“大纰缪”三个字张榜公布。后来发现这个人果然就是刘几。考场文风因此发生了改变,大家都学着写内容充实、朴素的文章了。

过了几年,欧阳修担任廷试考官,发现刘几又来参加考试。欧阳修说:“清除邪恶一定要彻底,今天一定要狠狠斥责这些个轻浮学子,以便铲除文坛祸患。”他发现一个考生写的《尧舜性仁赋》,其中一句:“故得静而延年,独高五帝之寿;动而有勇,形为四罪之诛。”

意思是:所以能得宁静就可以养生,可以比五帝还高寿;如果易冲动而莽撞,就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惩罚。欧阳修便将这个考生定为第一名。等到张榜公布时,发现考生叫刘辉。有人告诉欧阳修,刘辉就是刘几,为了彻底改变文风,他连名字也改了。欧阳修很感动。

欧阳修通过大力改革文风,发现了许多人才,经过他的提拔,一个个都成了名家,其中就有王安石、苏轼与苏辙。

3、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受一位挚友之托,写了一篇题为《昼锦堂记》的文章。欧阳修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把文章写好后,便命一差官骑马给友人送去。

可是到了晚上,欧阳修突然想起了什么,马上命令一个仆人道:“你赶快骑快马去追那送文章的差官,让他把文章带回来!”

“老爷,那差官已到百里之外了,现在又是晚上,哪能追得上呀!”那仆人说道。“无论如何你也要追上他,即使我那文章已经送到,也得设法取回来!”

看见主人态度如此坚决,仆人就急忙骑上马,走捷径,抄小道,拼命追赶,最后总算追上差官,把文章带了回来。欧阳修为何一定要把文章追回呢?原来是为了添上两个“而”字。

《昼锦堂记》开头有这样两句:“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原稿中没有这两个“而”字,欧阳修将文章追回,就是为了把它添上去。

为了添两个字,竟如此劳神费力,是小题大作吗?不是。虽然不添这两个字,文章开头也并无语病,但添上后,文章的语气便与原文大有区别,即由直而曲,由急而缓,表现出欧阳修文章曲折舒缓的艺术风格。

欧阳修严谨的创作态度堪称我们学习的楷模。文学家尚能如此,作为小学生,我们更要从小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好习惯,努力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佳境。

4、宋天圣十九年,朝廷举行科试,欧阳修受命监考。不少考生指望他高抬贵手,纷纷带礼前去求见,门槛都快要踏破了。

一天,朝庭一奸臣的公子提着厚礼来见欧阳修,请求他笔下留情,当场遭到欧阳修的拒绝,他说:“叫我徇私舞弊,妄想!”说完,将礼物掷出门去。这位公子讨了个没趣,灰溜溜地走了。

事后,欧阳修的夫人杨氏胆怯地说:“他老子是朝廷命官,又官居一品,得罪不起呀!”欧阳修愤慨地说:“怕什么,大不了丢乌帽,做不了官,就回江西老家去。”丈夫的刚正气节使杨氏感动,她深情地望着丈夫,既赞许又担心。

5、少年时代的欧阳修家贫如洗,为觅生计和求学,四处奔波。十二岁那年的一天,他身背书囊,匆匆行至襄阳城下,见城门已关,抬头望见城头有一个老兵把守,便拱手施礼道:“烦请老伯开门,放学生进城好吗?”

老兵问:“城下何人?为何现在进城?”欧阳修答道:“读书人远道而来,进城求宿。”老兵本不敢违例开城门,但听出是个很懂礼貌很有点口才的小学生,顿起爱怜之心,说道:“既是书生,我出一联,对得出,放你进城;对不出,明晨再进。”

欧阳修答道:“遵命。”老兵念道:“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欧阳修一听这上联,看似随便说出,其实叠字连用,暗藏机巧,便接上说:“出对子容易,对对子难啊,请先生先对吧。”老兵大声道:“我是要你对的!”欧阳修笑道:“学生已经对过了。”老兵一想,恍然大悟,立即下城楼开了城门。

讲到这里,也许少年朋友们会问:“对联讲究的是字数相等,既然上联十一个字,下联怎么是十六个字呢?”其实,这幅对联是: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